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王子和亲记刘望山李休复全文

第9章

发表时间: 2025-03-21
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冷风变微风,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是花团锦簇的春天了。
在这一片万紫千红中,和亲使团终于要出发了。
满朝文武皆来相送,这是李休复自出生以后最风光的时刻。
皇帝李焰从太监手中接过远游冠,亲手为李休复带上。李休复下跪谢恩,一团和气景象。眼尖的朝臣早已发现,今日李休复穿的,并不是亲王的冠服,而是空顶黑介帻,外加玉导宝饰,是妥妥的太子冠服。不过也无人在乎这不合规矩之处了,谁不知道这只是皇帝想给梁王殿下一个体面呢?
临行前一天,李休复进宫拜别皇帝。
小时候熟悉的宫殿如今看来已有些陌生。毕竟是十多年没再来过的地方。
若是刘相跟着一起来,一定会讶异于殿内的清明之景,可惜李休复并不知道这多么难得。
皇帝李焰今早并没有炼丹也没有修道,他用过早膳后,只是让人煮了清茶,等着李休复的到来。因而李休复一进殿内,闻到的只有淡淡茶香。
算了算,这位三皇叔,李休复也是许久没见过了。
当年父亲驾崩之时,传位给了二皇叔,李休复和他刚刚出生的弟弟便被请出了宫,他也就成了大周开国以来最小的王爷。无论如何,二皇叔让他们衣食无忧地长大了。和他们一样过了几年逍遥日子的,还有沉迷修仙的三皇叔。
三皇叔在十几岁的年纪便舍去皇家富贵,拜入最著名的道观清净观,一心修仙问道。据说是在观中修行时,亲眼见到了仙人羽化,此后更是沉迷炼丹,一发不可收拾。他外家当年在朝中颇有些势力,他母妃为了儿子能一心一意问道,向道观捐了不少银钱。因而他虽在道观当人家的弟子,衣食起居却比师父还要尊贵,过得好不逍遥。听闻刘渊寻他回来的时候,他在山中和刘渊玩了好几个月的捉迷藏,气得刘渊差点令禁卫军围攻道观,捉他回去。
见到李休复,李焰的第一句话便是:“成伟之死并不是我,我也无心要你性命。”
李休复愣了一愣,惊讶于他的坦荡,继而笑道:“皇叔何出此言。成伟本就体弱,幼儿顽劣,失足落水,也是无可奈何的。若真要追究,我身为他唯一的兄长,理应担教养不力之过。”
“你虽年少,却也老成。”李焰目不转睛地盯着李休复,似是想用眼神将这个不曾谋面的侄子看透。
李休复只是立在原地。殿中无人说话,只剩得炉子上的陶碗在咕咕作响,碗中一片翻腾景象。李焰跪坐在桌前,用瓢将煮好的茶汤舀进碗里。
“皇兄以前最爱煮茶。他总说,这第一道水,回味最为悠长,谓之隽永。”说话间,他示意李休复坐下,将第一碗茶放在了李休复的面前。“可惜皇兄驾崩之时,你太小了。”
“如今得蒙圣上赐茶,休复不胜感激。”李休复的回答依旧小心翼翼。
看他如此滴水不漏,李焰无奈地笑了笑:“你如此得体有礼,难怪二哥更偏爱那个小的。”他将手搭在李休复的腕上,诚恳说道:“数十年光阴在当中拦着,我们不可能突然亲近,这也正常。我即位以来之所以从不见你,也是不想你有无谓担心。明日你即将启程,叔父希望你明白,我永远是你的家人。”
许是觉得李休复又要说些场面话,他抬手打断了他:“渤海国对边疆稳定至关重要。渤海国国王此次虽未明说求继承人,但我们也不能冒险。朕再怎么不知好歹,也要守住祖宗基业。此番前去,你应知轻重。”
“臣知道。”李休复下跪抱拳。
李焰将碗中茶一饮而尽,笑着扶起他来,对他说道:“不过,你若觉得路途遥远,实在是累,中途转了方向,朕也不会怪你的。我们家,总要有一个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说罢便挥挥手,示意李休复退下。
是真是假,李休复不擅分辨。但如今皇上给的体面,李休复心怀感激的收下了。至于他担心的老太监,刘望山拜托了他所有的表哥堂哥,时不时去梁王府关照着。刘望山更是承诺,等他从渤海国回来后,会亲自照顾老太监。
使团的出发仪式如此盛大,又是皇上亲送,又是群臣激和,韩珍珍和刘望山很是兴奋。他们两个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觉得自己简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信誓旦旦要肩负起国家重担,为边疆稳定和民族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出发的豪华马车上,他们两个斗志昂扬的拍着李休复的肩膀,热切地表示一定不负皇上所托,将梁王殿下平安送达。
看着他们俩这打了鸡血的热乎劲,李休复觉得不太妙。甚至比刘望山一哭二闹三上吊和韩珍珍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情况还要糟糕。他们两个上次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是为了敲诈小刘大人一顿饭。如今这目标,可比拿在手里的鸡腿、喝在嘴里的美酒虚无缥缈的多。
“不靠谱”。李休复在心里悄悄地想。当李休复发现二人连随从都没带,只来了这光秃秃两个人之后,李休复对此行的评估由“不妙”瞬间跌落至“完蛋”。
“你们两个没带伺候的人吗?”李休复在马车中,翻看着人员名单,难以置信。
“我爹说了,梁王殿下一个人都没带,我却带几个丫头小厮,像什么样子。”刘望山斜靠在软榻上,一脸委屈。
“我带了,我带了我阿娘的陪嫁。”韩珍珍从册子上指了个人名给李休复看。
“那是伺候你的吗?那是顺路搭车的吧。”李休复无语。
“哎呀这有什么啦。”韩珍珍在马车里伸了个懒腰,觉得李休复太小题大做:“我们出来为国分忧的,摆那么大架子做什么。”
“她就算了,她好歹还有个老妈妈帮着她穿衣梳洗。”李休复超刘望山扔了个纸团:“你会自己穿衣服吗?”
“这话说得,”刘望山坐起来想反驳,但转念一想,往常在家穿衣服都只用举着手就行了,丫头小厮自会上来帮他。所以他诚实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没穿过。”
“这使团里那么多的宫女太监,是做什么的啊?”韩珍珍好奇道。
“那是伺候梁王殿下的。”刘望山又懂了。
“那是送给渤海国的!”李休复双手抱头,觉得自己前途堪忧。他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抬头和韩珍珍、刘望山说道:“我不相信外人,所以这一路那些宫女太监不会近身服侍。我也不指望你们两个帮我干点啥,但是你们最起码做到生活可以自理。”
“是人又不是东西,怎么还送来送去的。”韩珍珍看李休复心情不好,便也不想惹他,只是小声嘀咕着。
刘望山却在此时开始担忧起他的起居,他从座位上起身,贴着李休复坐下,右手轻轻拽着李休复的袖子,试探着问:“梁兄,要不今晚你给我示范一下脱衣穿衣?”
“山山,你可真好学。”韩珍珍托着下巴,由衷地称赞道。
李休复一个头两个大,他不耐烦地甩开了刘望山,坐到了马车角落处,想起了李焰和他说的话。
“你若觉得路途遥远,实在是累,中途转了方向,朕也不会怪你的。”
不过刚刚行出京城,李休复已经觉得疲惫了。他掀起布帘看了会儿窗外的景色,又拿过地图细细研究起来,用手指量着去渤海国的距离。
一拃、两拃、三拃,将近五千里的路程,车马要走上大半年。这大半年他都要对着这两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冤家吗?到底谁伺候谁啊!
梁王殿下把脸埋在自己的掌心里,开始思考跑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