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林豪的其他类型小说《朱标林豪结局免费阅读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番外》,由网络作家“陆河山的安千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陛下既已宽赦你,你就好好活着吧。”“你的肺腑之言,也令本侯也释怀了。”“珍重!”叶升已经完全相信林豪是胡党成员,也并没有因为林豪刚才慷慨抒发死志,现在却获得宽赦,而感到不平衡,他由衷地希望林豪这样的“后辈同党”能好好活着。可林豪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我才不要活着,我要速死回现代享福,“叶侯爷,你放心!”“林某绝对不会独活,”“我一定去找陛下,为你申诉。”林豪一边被大内侍卫往外架着,一边大声叫嚷着。很快整个内院便归于沉寂。·······御书房,趁着朱元璋忙完政务,朱允炆抓住时机,从袖中掏出一份文卷,呈到御桌上“皇爷爷,您之前考校的议题,”“如果我大明碰上了地方强、朝廷弱,基业有分崩离析之危时,如何中兴社稷,”“孙儿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朱标林豪结局免费阅读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番外》精彩片段
“陛下既已宽赦你,你就好好活着吧。”
“你的肺腑之言,也令本侯也释怀了。”
“珍重!”
叶升已经完全相信林豪是胡党成员,
也并没有因为林豪刚才慷慨抒发死志,现在却获得宽赦,而感到不平衡,
他由衷地希望林豪这样的“后辈同党”能好好活着。
可林豪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
我才不要活着,
我要速死回现代享福,
“叶侯爷,你放心!”
“林某绝对不会独活,”
“我一定去找陛下,为你申诉。”
林豪一边被大内侍卫往外架着,一边大声叫嚷着。
很快整个内院便归于沉寂。
·······
御书房,
趁着朱元璋忙完政务,
朱允炆抓住时机,从袖中掏出一份文卷,呈到御桌上
“皇爷爷,您之前考校的议题,”
“如果我大明碰上了地方强、朝廷弱,基业有分崩离析之危时,如何中兴社稷,”
“孙儿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已在心里将朱允炆定为储君的头号人选,所以他对自己这位乖孙朝政相关的见解兴趣浓厚,所以便拿起文卷翻看起来,
“噢?!说来听听。”
朱允炆知道这是皇爷爷想考核自己脱稿回答,
“是!臣孙以为想中兴社稷,核心要点的还是朝廷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像皇爷爷这般英明神武,才智谋略出众的千古一帝,我大明后世皇帝必然没有比得上的,”
“所以后世大明皇帝必须得多依靠贤能帮衬,才能治理好朝廷,”
“要像古代优秀帝王那般,做到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
“总而言之,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必能挽救危局。”
“这些是臣孙的一些想法,请皇爷爷示下。”
“哈哈哈哈~!好!”朱元璋大笑着,止不住地点头,显然对朱允炆的“作业”很是满意,“你能想到‘重用人才’这一层,咱甚是欣慰。”
朱允炆欣喜一拜,“谢皇爷爷夸奖,臣孙能想到这一层,主要还是靠皇爷爷给臣孙指派了许多师傅,”
“像刘师傅、黄师傅他们都是大才,”
“臣孙学业上想不明白的事,都是求他们解惑,”
“所以臣孙就联想到了,遇事应该集思广益,多请教贤良,”
“最主要是臣孙有机会进出御书房,能看到皇爷爷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指示大人们办事,”
“臣孙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启发颇多。”
朱允炆又是一通精准夸赞,令朱元璋更是心情愉悦,
“好好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不仅有用心地跟几位大儒学习,还懂得观察和学习咱的处事用人方式。”
“咱处事主要还是你刚才提到的那几点,宽仁御下,人尽其才,这非常值得你去领悟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胸襟宽广,有容人之量,”
“虽然咱平时脾气比较急,对人要求严格,”
“但像朝中一些刺头大臣,不管做了啥出格的事,咱都是最大限度容忍的。”
“谢皇爷爷教诲,孙儿一定会好好悟,要像皇爷爷和父王一样心胸宽阔,宽仁待人。”朱允炆再顿首一拜,露出一副受益颇深的神情。
“心胸宽阔,宽仁待人。。。”朱元璋看着朱允炆有板有眼地朝自己施礼,轻声呢喃道,
恍惚间,他觉得朱标回到了自己的面前,
允炆不愧是标儿的亲生儿子,
不仅动作神态、还有思想见解也与标儿一致,
多年前,标儿也是这般在咱面前,诉说着要心胸宽阔,宽仁待人,
而且他也的确做到了,
全天下人都知道标儿必定会是一个仁厚之君,
而大费周章地将我和他们串在一起,
是想着给蓝玉加上结党的罪名。
这说明说锦衣卫已经着手去对付蓝玉了,
更确切的推测是,
老朱这会开始对蓝玉动了杀心。
只是,说我和蓝玉关系莫逆,这实在太扯了,
我见都没见过蓝玉,
锦衣卫办冤案,还真能编啊,
不过这不重要,
只要能让老朱处死我,我啥罪都认,
由于搭上叶升,我成了老朱眼中钉——胡党的一员,
现在我又被顺着线,搭上了蓝玉,
照这情形,我马上又要成为老朱未来的肉中刺——蓝党的一员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
因为立储的事,老朱对蓝玉的容忍很快就会到达极限,蓝玉案很快就会爆发,
成为洪武末期的政治大惨剧。
而叶升被处死,正是胡蓝案之间的衔接,
靖宁侯叶升,也因此成为唯一一个既是胡党、又是蓝党之人。
可现在他不再是唯一,
因为我也加入进来,组成唯二。
林豪拿起笔干脆利落地签字署名,而后按上了红手印,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他将文卷郑重地递回给江韦,说道,
“当然没问题。”
“只要是案子的事,本官一概认罪,”
“你就放心大胆地办案吧,”
“如果还有什么供词证据,要本官签押的,大可差人送来,不用你亲自跑一趟,”
“你应该把精力都放在查案上。”
江韦:......
林豪这副一本正经求死的样子,
真令本官有些慌乱了,
难道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后招?
可不能够啊!
这些时日,本官的人都对他严防死守,
他也配合得很,
没搞过什么小动作,
江韦强压下凌乱的心绪,接过林豪递来的文卷,拱手说道,
“林大人说的是,”
“本官这就回去好好办案。”
“您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看守便是。”
“好说好说,”林豪也不打算客气,自己这么配合,要点好处是应该的,“这几日大鱼大肉,吃得太油腻,不健康了,”
“全靠喝普洱来缓一缓,希望江大人让人多弄一些来,”
“好让我刮刮油,减减肥。”
江韦一脸茫然,
不健康?刮刮油?减肥?
这话是啥意思?
多吃油水,还不好吗?
普通平民百姓,甚至低品阶的官员都吃不上肉呢,
这姓林的,真是太奇怪了,
本官还是赶紧下去,让人再排查他一番才是。
江韦正欲开口答应林豪的要求,突然想起了什么,摇头说道,
“真是抱歉了,林大人,”
“普洱茶都被内府回收,所以断供了。”
见林豪满脸不相信的样子,江韦解释道,
“本官没有骗你,普洱茶是西平侯从云南进献给朝廷的,锦衣卫正好分到一批,”
“不过朝廷刚刚收到西平侯薨逝的消息,”
“陛下失去义子,悲痛万分,不仅下令罢朝,”
“还想着收拢西平侯进献的东西,以解哀思,”
“所以内府那边把普洱茶都要回去了。”
林豪脸露恍然,
西平侯沐英那可不是老朱普通的义子,
是老朱当成大儿子来看待的,
是他至亲之人。
根据后世学者对老朱个人相关文献的分析,
在老朱的亲情认知里,他只有一个老婆马皇后,一个亲儿子朱标,一个大儿子朱英,一个大外甥李文忠,还有一个大侄子朱文正。
只可惜,这五个上天赐予老朱的人杰,都逃不过英年早逝的魔咒。
这是老朱命中注定的悲,
也最终演化为大明王朝躲不过的劫。
林豪收拾遗憾的心绪,继续对江韦提要求道,
朱由检好像找到了宣泄心绪的“树洞”,
一股脑儿将自己越勤政越失败的十六载帝王经历,交代了一遍。
说完,
他还不忘跪地磕了一记响头,语带悲戚地求救,
“求两位祖宗快想办法教教臣孙,救救大明!”
听到朱由检的坦白,
朱元璋已经顾不上和朱棣置气,径直坐回了位置上,
脸上的肌肉,由于愤怒,在不停抖动着,
他十分确信,
自己这位后世子孙皇帝口中的大明基业,正在不可避免地崩塌,
因为这局面像极了元朝末期,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样样不差。
更令朱元璋感到恶寒的是,
这朱由检与他以前的对手——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简直太相似了,
一样的“年少有为”,
立誓做一个好皇帝,
结果也是多年的“勤政”,换来了天下大乱,江山变色。
朱元璋又想起了刚刚离自己而去的朱标,
心中的悲绝和无奈之情再度涌现,
他叹息一声,垂目喃喃道,
“难道这都是命吗?”
“这机缘让咱提前知道咱身后之事,还告诉咱大明的末路,”
“是老天对咱不满,要惩戒咱。。。”
站在一旁的朱棣,
原本也眉头紧锁,在消化着朱由检交代的后世危局,
他听到朱元璋失落无助的低语,
顿时心生惊讶,
一生强势,从不言败的父皇,
居然也会有如此羸弱的一面?
看来是大哥的薨逝,
带走了父皇的一大半心气。
“父皇,您要节哀!”
“不要因为大哥的薨逝,迷乱了您的心神,误解了老天爷的意愿。”
“这天赐机缘,使我父子等人在异时空相见,”
“不是老天爷在惩戒您,而是老天爷在庇佑着我大明!”
“它这是想要让我等集思广益,拯救后世的大明于大厦将倾之际。”
“您务必振作啊!”
跪在地上的朱由检,轻轻眨巴了几下眼睛,大脑快速消化着朱棣的话,
熟读历代大明先帝实录的他,
立刻反应过来,
洪武二十五年的这个时间段,
正是太祖爷失去懿文太子的时候,
难怪太祖爷的行为举止,处处透着煞气,
这是他老人家步入“魔怔”的开端,
可不能惹恼了这位老祖宗。
“臣孙附议成祖。。。太宗爷的话,”
“天赐机缘,不是惩戒,而是挽救!”
“请太祖爷节哀振作,”
“教臣孙妙策,安定大明天下。”
说罢,朱由检再度伏地一拜。
朱元璋闻言,眸底闪过一丝精芒,
抬眼在朱棣、朱由检二人身上来回扫视,
这不是惩戒?
而是挽救?
老四和小孙子说的没错,
咱是天子,
老天爷从来都是站在咱这边的,
这机缘是老天爷在帮大明和咱,
让咱能预知未来,
这样咱就有办法去改变错误的结果,
是咱刚才思绪迷乱,陷入混沌了,
差点误解了老天爷的意思,
万幸,现在咱想通了。
就在朱元璋整理思绪之际,
朱棣却是已经开始给朱由检面授机宜,
“你现在面对的局势,已经非常危急,”
“必须快刀斩乱麻,尽快平叛起义,稳定局面,”
“眼下你的朝廷,还有多少机动兵力可用?”
“回成。。。太宗爷,各地平叛御敌都缺兵员,京师的兵力也捉襟见肘,凑一凑大概还能只有五万左右的机动兵力了。”朱由检正色回答道,
“只有五万?不过这些兵力足矣,”
“你亲自领军出征,皇帝亲征定能士气大振,与地方军队一起协同作战,平叛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待内部流民起义平定之后,再蓄力对外,区区女真外蛮,灭之犹如土鸡瓦狗耳!”朱棣眼神中闪着锐气,仿佛自己已经带着大军荡平一切敌人。
朱由检听完,却是涨红着脸,
成祖爷几乎一辈子都在打仗,
御驾亲征元人,更是家常便饭一般,
说他是马背上的皇帝,倒不如说他是“征北大将军”,
可朕却不是打仗的料,
他这法子,朕根本执行不了啊。
“回祖宗的话,臣孙不像二位祖宗那般用兵如神,臣孙如果贸然御驾亲征,恐怕适得其反。。。”
朱棣闻言反应过来,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
擅长打仗,喜好军事,
像自己的父皇,在占据应天之后,也很少亲自出征,
他瞄了一眼,面无表情的父皇,转头对朱由检说道,
“那便安排一员信得过将领,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让他代领着这些机动兵员,去横扫战场,”
“你在朝廷中枢,要最大限度地配合支援他们,”
“像粮草,饷银这些,绝对不要拖延、亏欠。。。”
朱棣将后方所需提供的支援保障重点,简单地讲了一下,
他自己出征元人时,朝廷都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
军队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打胜仗。
“将领的人选倒是有,像臣孙底下的孙传庭、洪承畴,都是文武全才,可堪大任。”朱由检点头应道,旋即又抛出一个难题,“可祖宗,银两这块朝廷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那想办法凑银子啊!”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由检,“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全减了,把能筹集到的银子全部集中起来,优先用于平叛,”
“不够的话,再去借一些,各地的地主富户,朝廷的公侯大臣们,他们手里一定有银子可借。”
“可这法子,臣孙已经试过了好几轮了。”朱由检讪讪地说道,“只是收效甚微,问他们借上来的银子,全部加起来也才几万两,”
“与军费的巨额开支相比,这些银子只能算杯水车薪。”
朱棣摆摆手,说道,
“你要和各方,陈述其中的利害,”
“如果流民势大不掉,朝廷无力剿灭,首先遭殃的便是他们,”
“这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应该都懂。”
“还有,事态已经十万火急了,就不要在意什么朝廷礼法、皇家脸面之类的,虚的东西。”
“你直接下旨意,以朝廷和皇家的信誉作保,定一个借款的利息,约定他日局势平定了,本息尽数返,”
“这样各方出银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朱由检脸露恍然,他之前问各方筹款,都是派人去游说,
毕竟直接下旨意或者朝廷公函,跟下面人谈银子,要银子,
实在有违礼制,
而且内阁那帮大臣也不同意如此操作,
现在连祖宗都已发话,
他就更加没有心里负担了。
“太宗爷英明!臣孙受教了。”
“事态紧急,如果祖宗们没有其他指教,臣孙想先行告退,尽快去操办此事?”
“朕。。。咱的法子,你若能办到位,局势必然可定。”朱棣微微微微颔首,对朱由检“听劝”的态度很是满意,旋即转头对保持沉默的朱元璋,行礼请示道,
“父皇,儿臣暂时没其他点子了,”
“不知您可有旨意?”
“臣遵令!”
“速速拿下!施刑!”
听到朱元璋的指令,蒋瓛嘴角微微挽起一抹弧度,立刻指属下锦衣卫将林豪拘押,
打嘴仗失利的“小仇”快速得报,所带来的快感,暂时冲淡了朱元璋带给他的恐惧。
而林豪这边,
则任由两名锦衣卫将他擒住,押往旁边去行刑,心里却是激动不已。
在洪武时代,想被老朱杀掉,
果然毫无难度,
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好了。
马上就可以传送回去享福了,
只要不创业,
做到与赌和毒,不共戴天,
这么多钱,我怎么也挥霍不完,
我要不停地买买买、吃吃吃,
挥动“钞能力”,体验各地的柔情似水!
就在林豪畅想着回去之后的规划时,
一道灰败落寞的声音,将他拉回了现实
“林大人,老朽多谢您的仗义执言,”
“只是老朽等人,学艺不精,早有心理准备,”
“您何必白白搭上性命。”朱标的主治太医戴思恭,看着被押到自己身边的林豪,脸上满是懊悔,
他已经年逾六十,须发皆白,死不足惜,
可林豪分明正年轻,却被自己一帮人连累了。
林豪微微一愣心道,
不搭上你们的“便车”,我咋快速回去享福,
不过,
难得有这么一趟“大明短时游”的机会,
还是要把戏码演足了。
“戴大人,您和众位御医已是大明顶级国手,”
“从普通百姓、军中将士到达官显贵,被你们从阎王爷手里拉回来的病患不计其数,”
“如果你们学艺不精,那我大明医界还有精的吗?”
“太子爷薨逝原因,不在太医们的救治不利,”
“而是太子爷日夜操劳,已经伤到了根,这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陛下今日不反思自己的问题,”
“反而将怨气撒到你们头上,”
“林某身为有良知的忠义言官,劝谏帝王的不当行为是本职,”
“付出区区一条性命而已,根本不算什么!”
林豪夸赞戴思恭等御医们的话,并不算恭维,
他们都是在民间救治百姓,证明了自己的医术,而后被征辟为医官,
还要随军出征,更是救了很多士兵,
经过一层层的历练,最终才坐到御医的位置上,
以大明时代的医疗水平,他们都是拔尖的。
只是朱标的病情太重,
除非用上现代的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否则根本救不了。
林豪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
引得戴思恭等太医,感动不已,
他们早在太子病情恶化的时候,就想到可能会遭此噩运,
但他们没想过,会有人敢于顶着皇帝的怒意,为他们说话,
毕竟洪武皇帝怒极杀御医,是有传统的。
就在戴思恭欲开口再朝林豪致谢之时,
雷暴般的暴喝声响起,
“竖子!”
“死到临头,你竟还在胡说八道!”
“还要咱反思标儿的故去。”朱元璋刚才说完一并处置林豪的旨意,就已经继续往外走,
可林豪的大声发言,却是正好传入了他的耳朵。
特别是那句“陛下反思自己的问题”,
令本就悲愤交加的他,瞬间破防了。
“你这等无君无父的贼子,为扬自己言官死谏的名声,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今日,咱就成全你!”朱元璋猩红着眼,从身边大内侍卫的身上抽出宝剑,快步走向林豪,
分明是准备亲自动手,让林豪血溅当场。
一众官员吓得纷纷跪地,
但他们知道皇帝此时已经处于暴走状态,
不敢出言去劝谏,
以免被顺带着一起砍了。
林豪看着“杀神附体”的朱元璋提剑而来,
心情却是更加激动,
朱元璋自基业初定,不上前线之后,
根本就没有亲自动手处置过人。
能让老朱亲自动手杀我,然后启动传送,简直是完美!
这趟“大明短时游”,太值当了!
林豪梗着脖子,迎着朱元璋的目光,继续“拱火”道,
“臣刚才所说的就是事实!”
“太子爷早逝,根就是在于陛下,”
“他要为殿下分担国事,还要劝谏陛下宽仁,”
“要为陛下和百官、藩王们居中缓和,”
“是陛下的刚硬和独断,将殿下压得喘不过气,”
“如此这般,长期承受身体和精神的负担,也就殿下了,要是换作他人,早就已经垮了!”
“这一切,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只是陛下不愿相信而已!”
言语之间,朱元璋已经走到林豪的跟前,举起了剑,
可听了林豪的话,令他的动作,瞬时一滞。
过往与朱标相处的一幕幕,再度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特别是他不接受朱标的规劝,要重惩那些淮西旧部时,
朱标苦着脸,被迫领命亲自督办的画面,尤为清晰。
是咱将标儿压抑得太狠了吗?
可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标儿好啊!
这是在历练他这个太子啊,让他能承担起整个大明啊!
可如今,
咱却失去了标儿,永远地失去了他!
的确,
这是因为咱给了标儿太大的压力!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身躯开始微微发颤,脸上的煞气开始被悲悔替代。
林豪没有注意到朱元璋的变化,而是继续言语“输出”,
马上杀青,他要趁机一口气演绎到位,过足瘾!
“陛下一生气,还喜好迁怒无辜之人!”
“当初孝慈皇后崩逝,您欲杀御医,她老人家提前遣散御医们,算是保下了无辜之人,”
“后来,岐阳王薨逝,太子爷劝止来迟,您直接杀了救治的御医,”
“现在能够劝住您的人,都不在了,”
“而臣这个小小言官,哪里能劝谏得住您?”
“死谏的名声?那都是虚的!臣根本不在乎!”
“臣只想说,毁太子者,陛下也!”
“只愿臣的血,能洗刷掉陛下自我蒙蔽的心魔!”
“来吧!”
“能死于洪武皇帝的剑下,”
“此生值了!”
一番慷慨激昂之后,林豪伸直身姿,目视前方,屏住呼吸,只待朱元璋剑落。
“嗖~”
林豪能感觉到剑风,朝着自己袭来。
他旋即闭上了眼睛,静待着传送的开启。
“哐~”
“不过臣孙有好消息,自从听了您的教诲,”
“臣孙充分相信底下的贤良,各种谣言不攻自破,洪、孙、史、马等大人都是忠于朝廷的,目前前线的局势已经稳定,女真人开始退却,南京城内的人心也已稳定,”
“多亏有了您老人家赐计,社稷之危缓矣。”
说完,朱慈烺还激动地跪地一礼。
“甚好!”朱元璋也面露欣喜,轻呼出了一口气说道,
主要还是那林豪的功劳,
是他的话启发了咱,
想大明基业长青,就是得多用贤才,
林豪这种“缺才”,咱得尽量容忍了他的缺点,
奈何他的缺点太突出,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老说一些话,扎咱的心窝子,
不知道咱能忍多久。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眸一闪,看向朱慈烺说道,
“小孙儿,咱大明历朝历代的官员档案都在的吧?”
“你帮咱查一个人,他叫林豪,是洪武二十五年上任的礼科给事中,”
“咱要知道他之后怎么样了。”
大明翰林院的史官们,会整理保存好朝廷的各种人事档案,作为重要史料传之于后世。
听到查人,朱慈烺心生警惕,
他生怕太祖爷叫他查靖难相关之事,从而得罪了太宗爷,
这是老祖宗父子之间的事,他是碰都不敢去碰,
但听说是查一个普通的七品官,
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是!臣孙回去就去查翰林院的国史旧档,”
“明日禀报于您。”
······
洪武时空,
翌日,
早朝的队伍中,
杨彦挤到林豪的身边,苦口婆心地说道,“林大人,你身陷囹圄,九死一生,现在难得脱身,还幸运地官复原职。真是可喜可贺。”
“今日朝会有很多礼部的事务要奏报,”
“你也是礼部的一员,不能坏礼部的事,届时只管好好站队里,不管发生什么,务必不要多说话,”
“这是上峰亲口指示的,”
“记住了吗?”
言外之意是今天礼部很多事要奏报,你可不要坏我们自己人的事。
“多谢上峰和您的提醒,下官自然不会挑礼部的事劝谏,但是其他衙门的事,如果陛下哪里说得不对,下官还是照样劝谏不误。”林豪强打起精神,回答道。
在诏狱里混吃等死多时,
他一时有些无法适应这种抹黑早起的办差生涯,
这破差,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还是抓紧求死,回去享福才是。
杨彦还要再劝几句,“林大人,你别。。。”
可他们已经走到奉天殿门口,按规矩要噤声,杨彦也就没了再劝导的机会。
片刻之后,
朱元璋入殿登座,群臣行大礼,早朝正式开始,
林豪也是瞬间来了精神,在队列中静待其他衙门“合适”的议题,进行劝谏。
只不过今日的早朝,的确如杨彦所说很多都是礼部的事,
本着团结同僚的原则,林豪遵守对杨彦的承诺,没有拿礼部的事找老朱的茬。
礼部尚书任亨泰有色目人的血统,头发呈深棕色,
他站在大殿中央高声奏报着各事项,
“...礼部拟定黔宁王沐英,谥号为‘昭靖’,陵址选在江宁的观音山之原...”
谥号是朝廷给逝去的帝王、诸侯、重要文武官员等一个称号,主要是根据他们在世的表现进行评定。除了华夏历史上的个别帝王和奸佞,大部分人的谥号都是褒扬的,用于表彰他们的生平功绩。
像“昭靖”,有显扬正道,稳定天下之意,也符合沐英为大明所做的贡献。
朱元璋也满意地点头,叹声批复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