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仓城内的粮草逐渐减少,士兵们开始出现焦虑情绪。诸葛緖深知此时稳定军心至关重要,他以身作则,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每餐只吃少量食物,以此激励将士们坚守。同时,他还不断向士兵们强调陈仓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肩负的使命,让士兵们明白,他们的坚守关乎着曹魏的安危。
就在陈仓守军快要支撑不住时,周边魏军的援军终于赶到。援军从后方对蜀汉军队发起攻击,姜维腹背受敌,不得不下令撤军。诸葛緖见蜀军撤退,抓住时机,率军出城追击,斩获颇丰。
经此一役,诸葛緖成功守住了陈仓,为曹魏稳定了西线局势。他在陈仓保卫战中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赢得了曹魏上下的赞誉。而陈仓,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池,在诸葛緖的坚守下,继续成为阻挡蜀汉北伐的一道坚固屏障。
第三十三章 巴东风云:罗宪坚守与阎宇增援
在蜀汉与曹魏于西线陈仓激烈对峙之时,东吴见蜀汉因与曹魏交战而国力损耗,认为有机可乘,便调集重兵,直逼巴东。巴东,作为蜀汉的东大门,战略位置举足轻重,一旦失守,东吴大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成都。镇守巴东的罗宪,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罗宪迅速组织巴东军民,准备迎敌。他一面安抚百姓,稳定人心,一面加紧部署防御。巴东城内,士兵们日夜巡逻,修缮城墙,准备武器辎重。罗宪深知东吴军队擅长水战,而巴东临江,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他在长江沿岸设置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如暗桩、铁链等,以阻止东吴水军的进攻。同时,他还将城内有限的兵力合理分配,重点防守城门、城墙等要害部位。
东吴大军气势汹汹地抵达巴东,领军将领陆逊之子陆抗,乃是东吴名将,足智多谋。他见巴东城防森严,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使者劝降罗宪。罗宪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劝降,他表示:“我深受蜀汉厚恩,岂会投降东吴!巴东便是我的葬身之地,我定与城池共存亡!”
陆抗见劝降不成,便下令发动进攻。东吴军队水陆并进,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水军驾着战船,试图冲破长江防线,登陆巴东;陆军则推着攻城器械,向城墙发起猛攻。罗宪亲自在城墙上指挥作战,他镇定自若,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蜀汉士兵们在罗宪的激励下,奋勇抵抗,用弓弩、石块等武器击退了东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然而,东吴兵力众多,攻势如潮。巴东守军在连续的战斗中,伤亡逐渐增加,物资也越来越匮乏。罗宪深知,仅凭巴东现有的兵力和物资,难以长期坚守。他一边派人向成都求援,一边苦苦支撑,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此时,身在成都的阎宇得知巴东告急,心急如焚。他深知巴东的重要性,若巴东失守,蜀汉将陷入两面受敌的绝境。于是,阎宇立刻调齐兵马,火速增援巴东。一路上,阎宇不断催促士兵加快行军速度,他深知,巴东的每一刻都在生死边缘。
当阎宇的援军赶到巴东时,罗宪大喜过望。阎宇与罗宪迅速会合,商讨破敌之策。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东吴军队虽兵力占优,但连日进攻,已显疲惫。而蜀汉援军的到来,士气正盛。两人决定趁夜对东吴军队发动突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